尋找藏境人

場景一:
我有一個朋友開精品店,隔壁是一家皮鞋店,朋友每星期休兩天,每天晚開門早收店,而那家皮鞋店是每天從頭到晚全年無休的開著。

朋友每次在開門與關店門時,隔壁皮鞋店的老闆,就酸酸地說:「你攏不欠錢,時機麥麥,也塞晚來早走(台語)。」,平常心情好時,朋友當他在說笑,不以為意,可是有一次她剛與女兒吵完架,正好從店裏走出來聽到這樣的話時,就非常生氣,心想:「這店是我開的,要哪時開哪時關,是我家的事,他管那麼多幹什麼!」

回家的路上就邊想著,為什麼我那麼生氣,原來她心理也非常在乎店收入,她限於體力無法長時間工作,但也感到經濟不景氣,內心很不安,也感到自己很懶,又不允許自己可以懶惰,是那老闆說出她內在的擔憂與不允許,假設她沒有這些感覺,就不會有這些不舒服,所以她覺得是與那皮鞋店老闆處在同樣的位置。

場景二:
另一個朋友她有一次趁寒假時住妹妹家(妹妹當老師),一天妹妹對她說:「姐,妳用衛生紙用的很多耶,現在重視環保其實可以省點用,以前廁所的衛生紙我四天才壓一次,現在你來之後,我變得兩天就要壓一次。」
朋友聽了很不舒服,回說:「我用衛生紙是用得比較多,但我已經習慣了,不然以後我到妳家時,我來壓廁所的垃圾桶好了,我覺得我還是要這樣用衛生紙。」隨即跟妹妹表態,妹妹在責備她,但妹妹堅稱沒有,就跑來與我核對。
我對她說,第一、妳妹妹是老師,習慣用指導或教訓別人的口氣說話,易站在權威者的立場,但朋友內在有一個渺小的人格,一聽到權威的話就感到不舒服,馬上認為自己被責備。
第二、是她的不夠好、很糟糕的感覺被挑上來。
第三、她妹妹拿一個環保大帽壓她,她覺得應該要做好環保,但她的習慣還沒改變,想法裏認為要環保,但心理上卻未落實在她的生活裏,所以交相衝突著。
第四、是她內在認為不值得、不配別人為她服務與被招待。住妹妹家她認為已經造成別人的不方便,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的,儘量想減輕打擾別人的困擾,沒想到廁所那一件事還是發生,所以敢快要說以後廁所衛生紙由她自己壓好了,不配妹妹招待她。

只有內在是責備自己挑剔自己,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,才會這麼輕易地被激怒或受傷;只有內在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不值得被愛的人,才會凡事硬撐著自己來,不能虛心地接受自己有需要別人的服務;或者也讓自己在別人有需要時能盡全力地給出,人生就在不斷地溝通與互動中,像照鏡子般,看到深藏在意識底下,那個自己不肯相認或了解的自己,我們只是透過這樣的方式,有機會療癒或圓滿那深深埋藏的自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詹玉鳳